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金融-劳动力的结构匹配和技术创新 ——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证据
  • [摘要]硅谷和深圳的经验表明,对创新来说,用风险投资类证券市场资金来匹配高技术人才会更有效率。因此本文根据新结构金融学强调的金融要与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考察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之间的匹配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借鉴社会学排序匹配方法将中国2005~2018年间31个省的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别通过标准排序并相减来构造匹配度指标,进而对创新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匹配度与创新之间显著正相关,市场型金融结构与高技能劳动力匹配、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低技能劳动力匹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增长,且匹配度对创新增长的解释力强于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简单交乘项;金融-劳动力结构差距与创新成“倒U型”关系,即匹配度存在最优状态使得创新产出边际增长达到最大值;创新产出水平越高,结构匹配对创新增长效应越大。本文首次考察并验证了金融与劳动力的结构匹配问题的重要性,拓展了传统增长理论中有关劳动与资本相互替代这一总量分析结论,也为新结构金融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叶德珠 王佰芳 黄允爵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18):0-0  共有 307 人次浏览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规避与流动性创造结构性变动
  • [摘要]本文从风险角度出发,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结构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同业业务扩张的成因。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风险渠道抑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动性创造,促进同业流动性创造。风险规避动机是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结构性变动的重要原因,上述关系在同业杠杆率较高的小型商业银行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个体企业违约风险,但增加了金融系统内部关联性。底层资产风险较高时可能形成风险转嫁,加剧潜在系统性风险。政策当局应致力于穿透式监管,注重底层资产风险的识别与披露,在不同类型资产业务间建立风险隔离机制,谨防同业业务风险溢出。
  • 陈志成 张 敏 潘雨晨 刘 震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18):0-0  共有 287 人次浏览
  • 新兴经济体货币错配:前沿进展与综述
  • [摘要]本文从新兴经济体货币错配的成因、测度、影响和防范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并跟踪了研究的最新进展。货币错配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发达国家货币的国际主导地位和国内银行、企业的套利交易。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仅会冲击实体经济,进而影响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还会放大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缓解货币错配问题,应当积累外汇储备、发展本币债券市场、适度进行外汇干预等。
  • 谭小芬 贾思源
  • 全文[ PDF 0.0 MB ] 2022.2(18):0-0  共有 311 人次浏览
  •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研究——基于G...
  • [摘要]本文以2017年至2021年G20国家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在利用CAViaR模型对金融市场尾部风险进行准确测度的基础上,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网络模型和滚动估计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刻画不同国家间金融市场尾部风险的跨市场传染路径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COVID-19为代表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加剧了金融市场间风险的传染,疫情发生后全球金融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发达国家通过其股票市场影响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稳定,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其债券市场形成风险溢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尾部风险冲击成为引发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诱因之一,而发展中国家债券市场尾部风险则同时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我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主要通过外汇市场对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产生冲击,形成较高水平的风险溢出。在考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类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影响下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及其冲击的演化特征时,本文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初期G20成员国各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性显著高于德尔塔变异毒株时期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时期,并且G20成员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及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发现初期较为明显,而其他时期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
  • 李绍芳 李方圆 刘晓星
  • 全文[ PDF 0.0 MB ] 2022.3(18):0-0  共有 235 人次浏览
  • 高铁开通、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PSM-DID模...
  • [摘要]本文以我国268个地级市为样本,通过PSM-DID模型考察高铁开通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并对高铁开通带来的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促进了所在地区金融资源的更快增长并形成集聚效应。分地区来看,高铁开通对中部城市金融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东部次之,而对西部整体没有呈现显著的正向效应。与此同时,高铁开通对于金融资源占比较小的城市的资源集聚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另外,高铁开通有利于缩小省内和区地区城市间的发展差距,但反而扩大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差距。
  • 郑联盛 孟雅婧 李俊成
  • 全文[ PDF 0.0 MB ] 2022.3(18):0-0  共有 271 人次浏览
  • 银行间市场结构与中小银行流动性——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 [摘要]我国银行间市场存在资金由大银行向中小银行的单向流动结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种结构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资金供给者的市场力量下降会与信息不对称共同影响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而这种影响同时具有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在这种机制下单纯限制同业杠杆率的政策效果可能有限。此外,本文还利用进入同业存单市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验证了银行间市场结构变化对中小银行流动性的负向影响。
  • 夏 聪 祝 博
  • 全文[ PDF 0.0 MB ] 2022.3(18):0-0  共有 219 人次浏览
  • 剩余控制权、分析师跟踪与公司债券契约条款
  • [摘要]公司债券契约条款能够在债券发行人与债权人之间进行剩余控制权配置,有效抑制发行人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保护债权人权益,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最优契约结构上的重要影响,分析师的信息发掘与债券契约条款在防范债券发行人剩余控制权滥用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基于上述假设,本文以2007~2020年发行公司债券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数越多,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大,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多。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后,前述结论依旧成立。本文首次从分析师跟踪视角考察了其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论证了股票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能够传导至债券市场,也为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 孙春兴 邓路
  • 全文[ PDF 0.0 MB ] 2022.3(18):0-0  共有 203 人次浏览
  • 金融集聚、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
  • [摘要]富于创新的金融枢纽需要制度性、法治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制度质量视角探究地区金融集聚对当地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果和机制,得到以下结论: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参与,扩大出口规模;制度质量的完善也是深化上述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制度质量的完善会减弱金融集聚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提升的促进作用。此外,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行为相对而言,对金融集聚程度加深、制度质量优化更为敏感。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创新实力是金融集聚促进企业自身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扩张的两个重要影响渠道。因此,本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立足“双循环”节点,加快推动金融集聚区域整合规划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是助力企业出口扩张的有效思路。
  • 刘志强 王慧晴 温 颖
  • 全文[ PDF 0.0 MB ] 2022.3(18):0-0  共有 213 人次浏览
  • 学术视角下的新时代金融主题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金融学术研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本文以货币政策转型与创新、系统性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金融供给侧改革与银行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我国新时代的七个重要金融发展主题为线索,梳理了相关文献,并展望了金融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程炼 周莉萍 张策
  • 全文[ PDF 0.0 MB ] 2022.4(18):1-20  共有 491 人次浏览
  •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 型 :分歧与共识
  • [摘要]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业界、学界和央行三组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对中国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判断,以期获得各界对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分歧与共识。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界基本形成了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独立性等方面的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共识。同时,央行也按照这一共识方向,加入“金融稳定”目标,推进以“央行沟通”政策为代表的包括“宏观审慎政策”、“信贷政策”、“贷款便利政策”以及“回购交易”等多种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操作。新型货币政策框架有利于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 张成思计兴辰
  • 全文[ PDF 983723.0 MB ] 2017.6(8):1-15  共有 245 人次浏览
  • 基于央行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转化 :算法基础与理解分歧
  • [摘要]基于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数据计算出的通胀预期,被广泛应用于通胀预期管理和货 币政策 分析 等 重要 研 究 中。但 是调 查 数据 转化 为通 胀预 期 需要使 用现 实通胀 率作为计算基础 ,进而通过统计算法获得通胀预期序列。因此,通胀预期的转化与计算过程是否科学.对相关研究结论是否可信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调查数据转化为通胀预期的算法过程 ,运用 2000年 l季度至 2014年 3季度 的相关数据 ,得到三点结论 :第一,通胀预期的计算必须使用 同比通胀率,如果使用环比数据计算,获得 的预期通胀 率预测误差是同比数据 的4倍 ;第二,基于全 国或城市 CPI的转化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不存在必须使用后者 的 问题 :第 三 ,通 胀预 期 调研 数据 的计 算基 础 -9人 民银行 现 行调 查 问卷 内容 的设 计存在不 匹配之处,问卷内容存在理解歧义 ,改进调研 问题 的具体 内容可 以消除理解歧义并解决 不 匹配 问题 。
  • 张成思 党超
  • 全文[ PDF 772044.0 MB ] 2016.1(11):1-12  共有 117 人次浏览
  • 中概股的挑战与未
  •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风起云涌的中国新经济企业催生了通过制度创新突破融资约束瓶颈的中概股,进而在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形成了十分独特的“中概股”现象。然而,2020年初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引发的中概股信任危机,以及在中美竞争背景下以《外国公司问责法》出台为代表的美国对中概股监管政策的收紧加剧了中概股企业在美上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中概股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在客观评价“中概股”历史贡献的基础上,讨论中美证券监管当局围绕审计底稿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与实施的主要分歧,进而提出中概股防范和化解退市危机的可能应对之策。本文认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可以基于企业属性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应对”。美股占比有限且多地交叉上市的国资背景中概股,可以选择从美国市场主动退市。对于民资背景的中概股,一方面可以积极寻求中国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国 A股进行多地交叉上市,以缓解美国单一市场的上市风险;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变更选择符合美国监管要求的审计机构寻求在美国继续上市。
  • 郑志刚 金天 蔡茂恩
  • 全文[ PDF 0.0 MB ] 2022.5(18):1-12  共有 548 人次浏览
  • 三重压力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 [摘要]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发展,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2021年我国货币金融环境回归中性,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加有效。2022年以“稳”字应对“三重压力”,国内方面,需重点关注房地产、中小银行以及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国际方面,需高度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造成的外部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将聚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在坚持结构性调控的同时,适度加大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以稳定市场信心。
  •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1-22  共有 430 人次浏览
  • 中国互联网金融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女性在经济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提高,信贷发放过程 中的性别歧视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利用 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人人贷”2012年 3月~2O14年 12月期间的 170817笔订单作为研究对象,对 中国互联 网借贷 中性别歧视的存在性及合理性进行 了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 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 :(1)性别的风 险倾 向存在 显著的异质性,女性的借款违约率相比男性低 38%;(2)性别差异与借款可获得性之间不存在显著 的影响 ,说明女性借款人在中国互联 网借贷市场中受到了非理性的偏好歧视 ;(3)单身女性 的借款成功率 显著低于男性,受到的歧视更为严重。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能够成立。
  • 陈霄 叶德珠
  • 全文[ PDF 685409.0 MB ] 2016.2(11):1-15  共有 142 人次浏览
  • 金融助力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
  • [摘要]2022年,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从快速下降到缓慢回升,宏观杠杆率前高后稳,社融和信贷冲高回落,理财赎回潮增大年末债市波动,股市于深度调整中显较强韧性,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总体上,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总基调,助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促进房地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扩大开放,经济增长有望回归潜在增长水平。进入 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市场内生动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并着力稳物价、稳就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 全文[ PDF 0.0 MB ] 2023.1(19):1-22  共有 1131 人次浏览
  • 银行扩张与风险承担水平——基于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视角
  • [摘要]本文通过整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和爱企查平台公布的银行投资村镇银行的信息,手工匹配并整理出 2011 ~ 2021 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等微观信息,结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面板数据,探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1) 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显著提升了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2) 发起行会通过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影响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越高,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影响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驱动效应越明显;(3) 对于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城商行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而言,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更明显的驱动效应。本文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新视角拓展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提供了理论参考。
  • 郑宁 杨小洋 祁敬宇
  • 全文[ PDF 0.0 MB ] 2023.2(19):1-24  共有 355 人次浏览
  • “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编委笔谈
  • [摘要]【编者按】2023年4月16日,《金融评论》编委会暨“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参会的编委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本刊特邀各位学者将发言整理为笔谈,以飨读者。
  • 贺力平 魏后凯 何平 谭小芬 张明
  • 全文[ PDF 0.0 MB ] 2023.3(19):1-18  共有 529 人次浏览
  • Libra的主要特点、机制矛盾和中国对策
  • [摘要]与比特币等相比,在组织、宗旨、性质、稳值、规模、技术、成本和覆盖面等方 面,Libra计划有着自己的特点,但它在货币机制、基金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内 生矛盾,既不可能成为超主权货币,也不可能成为游离于主权国家法治之外的跨国金融 产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中国货币金融的发展角度看,需要注意处 置好金融体制机制与信息技术进步的关系、金融创新与去中心化的关系,完善金融监管 与逃避监管的关系,依法运作与避免法治真空的关系,加强国际协调与信息技术国际化 的关系。
  • 王国刚 方明浩 潘登
  • 全文[ PDF 962437.0 MB ] 2020.1(2):1-12  共有 570 人次浏览
  •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实证检验——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 [摘要]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探究汇率变动的经典模型之一,但其实证检验文献却十分匮乏。本文基于四步面板检验和区制转换面板模型,将结构突变,异质性和截面相关性同时纳入考虑,使用全球77个国家1975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适用性。本文研究发现高、中、低收入国家货币模型中主要变量序列的非平稳特征,并且发现上述国家名义汇率波动与其相对货币供应量、相对收入水平间长期协整关系的证据;自举法面板因果关系检验和区制转换面板模型的结果显示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中,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的贬值促进影响更大,而在高收入国家中,经济增长对于货币的升值促进影响更大。据此,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目前正逐步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中国需高度注重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
  • 江春 毛庆 司登奎
  • 全文[ PDF 1681426.0 MB ] 2018.6(9):1-18  共有 261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